网站地图 关闭
您的位置: 首页 > 国际 > > 内容页

碧桂园债务危机初现,两笔境外美元债利息未付,回应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

时间:2023-08-12 11:17:08 来源:凤凰WEEKLY

就像“靴子”终于落地,流传了许久的碧桂园危机出现了第一个明确标志。8月8日有媒体报道,碧桂园尚未兑付8月6日到期、总计2250万美元(约人民币1.6亿元)的两笔美元债券利息。

碧桂园方面对《凤凰WEEKLY地产》确认了此事,并表示“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叠加各类资金监管的影响,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出现了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公司目前仍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不过,有接近碧桂园的知情人士称:“付息还有30天宽限期,还不算爆雷。”此前万达也出现过美元债延迟付息的情况,兑付后没有被认为是违约。


(资料图片)

就在前一天,碧桂园地产刚发布公告,已提前兑付8月10日到期的“20碧地02”未回售债券的本息,这笔债券发行余额13.6亿元,票面利率为4.19%。

截至8月8日收盘,碧桂园遭遇股债双杀,股票下跌14.39%至1.13港元/股。截至发稿,碧桂园发行的6只美元债全线下跌,最大幅度超过10%,境内债同样集体大跌,19碧地03下跌27.29%。

流言和辟谣

事实上,碧桂园的股债两市,已伴随着各路流言下跌半月有余。

最早引起市场注意是在7月19日,碧桂园服务的总裁李长江在股票低位大规模减持套现,合计减持碧桂园服务322.7915 万股股份,套现2824.7万元。这是碧桂园服务上市以来,李长江第 11 次减持套现,也是减持股份数最大的一笔。

7月20日碧桂园在某媒体发布的一篇文章《碧桂园:把保交楼放在“立足自救”第一位》。怪异的是,一家尚未爆雷的房企,把“自救”放进了标题。

那一周,整个地产的债券市场就已经是下跌的趋势,即使无明显负面消息,碧桂园也跟随小幅下跌。彼时有市场人士分析,国内民营房企的债券,龙湖和碧桂园是特别被投资者看重的。这两家企业的共同点是:资产规模较大,财务相对稳健,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国内民营房企的最后防线。

一天后,也就是7月21日,碧桂园官方发布的一篇推文《不负重托,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里面提到“我们有决心和信心,扎实落实’保安全、保交付、保资产’的三保工作。”对比年初,碧桂园提的“四保”,少了一个“保信用”。

此时,债券市场闻风而动,碧桂园跌势明显。

7月24日,碧桂园2026年7月到期的2.7%美元债,每1美元跌6.4美分,至14.6美分,创该债2021年1月发行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时,2024年1月到期的8%债券每1美元跌16美分,至24.2美分;2024年4月到期的6.5%债券每1美元跌16美分,至18美分。

7月25日,有外媒报道称毕马威被聘请对碧桂园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尽职调查。碧桂园随即回应称“被会计事务所尽调”的传闻不属实。

碧桂园辟谣后,港股股票出现了小幅上涨。

7月30日,碧桂园董事长杨惠妍突然宣布将所持碧桂园服务约20%的股份捐赠给国强公益基金会(香港)。外界纷纷质疑该捐赠行为有核心资产转移嫌疑。

7月31日,碧桂园主动公告业绩预期,预计今年上半年可能继续录得未经审核净亏损。碧桂园表态,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碧桂园股、债再次下跌。

不久之后,第二个关键性流言开启。8月5日,有坊间流传佛山市派出副市长带队的工作组进驻了碧桂园。这个流言直到两天后,也就是8月7日,才被碧桂园辟谣。

碧桂园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两只债券就在这期间到了付息的时间,因为8月6日正值周末,按规定可以顺延一天,一直到8月7日,投资者依然没有收到利息。

按照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这两笔债还有30天的宽限期。

“技术上的确会有这样的宽限期,但也侧面说明碧桂园的资金周转能力在下降、压力在上升,因此目前对碧桂园的流动性考验很大,即使最终两笔利息如期支付,也很大程度反映了当前碧桂园的经营风险。”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凤凰WEEKLY地产》说。

蹊跷的“延迟付息”

未兑付本息的两笔债券分别为碧桂园4.2%N20260206(ISINXS2210960022)和碧桂园 4.8% N20300630(ISIN:XS2210960378),两笔债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为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亚洲)(B&D)、瑞银集团、渣打银行、里昂证券。

这两笔美元债利息违约是比较蹊跷的,因为就在8月7日,碧桂园还提前兑付了8月10日到期的“20碧地02”未回售债券的本息,回售申报金额为13.599亿元,比要付的美元债利息1.6亿多了七八倍。

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的流动负债1.231万亿,非流动负债2037亿,负债合计1.435万亿。流动负债里包含了没有竣工的预收款,2022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是3574.7亿元。

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有3096亿的净资产,远没有到资不抵债的程度。

另外,8月4日碧桂园的物业上市公司碧桂园服务发布公告,称决定将分红的时间从“8月30日或前后”提前至“8月11日或前后”。也就是说,从8月7日开始计算,4天后,作为碧桂园服务的大股东,杨惠妍个人就能收到一笔税前约4.5亿的分红(每股派发0.37港元,杨惠妍捐赠后仍直接和间接持股36.12%)。这笔钱用来付两笔美元债的利息也是绰绰有余的。

再看碧桂园今年即将到期的债务。从公开资料查询到,碧桂园目前存续的境外债共20只,总额约171亿美元,今年内到期的只有一笔,规模为4亿美元(约28.8亿元人民币),到期日为2023年10月19日。存续的境内债券共19只,今年内到期的有3笔。其中8月10日到期的13.6亿元已经兑付,剩下的两笔为9月2日到期的债券剩余39.04亿,11月20到期的债券价值为9.93亿元,两笔余额约50亿。以此计算,碧桂园今年要还的境内外债本金大约是78亿元。

根据碧桂园2022年的年报,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在手的现金余额还有约1475.5亿元。

而就在上个月的14日,碧桂园还与创兴银行订立融资协议,获得3500万美元定期贷款,贷款期限为36个月。7月20日,碧桂园再与中国银行(香港)及多家财务机构签订融资协议,获得约35.83亿港元及3.89亿美元定期贷款,该笔贷款将用于偿还2019年的借款。

等待“指导和支持”

去年年底,在碧桂园内部的年度大会上,杨国强还称“看到了曙光”。才半年多过去,碧桂园对市场的判断可以说是急转下行。

今年短暂的“小阳春”结束后,房地产销售又回归疲软态势,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1-7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为39944亿元,同比下降4.6%,碧桂园以1958亿的销售额跌至第三,丢掉“宇宙第一房企”的宝座。7月单月的销售中,碧桂园环比下跌33%。

房地产企业风险仍在蔓延,今年以来已新增5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新力控股、蓝光发展、中天金融等7家房企退市,还有A股多家房企锁定退市,另外多家港股上市房企停牌超过12个月,预估今年退市房企将有10多家。

在碧桂园7月31日披露的预期业绩里,碧桂园解释称:“预计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物业项目减值增加;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

碧桂园董事会认为:面对当下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公司在坚决履行保交付、保民生职责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现金流安全,将积极考虑采取各种对策,包括但不限于压降各项经营支出、加快回款安排、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管理及优化债务偿还安排等,同时积极寻求政府及各方监管机构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是什么触发了美元债付息的延迟?

也许和碧桂园的“自救”有关。8月1日,资本市场传出碧桂园将按每股1.3港元配售18亿元股股份,配股融资所得的约23.4亿港元用于偿还债务,摩根大通担任此次发售的独家整体协调人和账簿管理人。这个价格较上一个交易日(7月31日)的收盘价1.58港元折价17.7%。

但很快,碧桂园方面回应配股取消,因为“各方沟通不尽一致”。

金融支持“三只箭”已发出9个月有余。亿翰智库认为,虽然“三支箭”发出后行业融资有所改善,但是信用资质稍差的企业融资改善并不明显,加之销售持续承压,对行业流动性危机发酵仍不可掉以轻心。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在官方宣传的民企列表里,地产商中未见碧桂园的身影,而已爆雷的旭辉地产和同在佛山的美的置业都参加了会议。

“近期TOP100房企单月销售额同比连续两月大幅下降,7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4.1%,降幅较6月扩大4.7个百分点。改善民营房企融资环境,加大民营房企融资支持,将有助于缓解房地产企业风险蔓延。”中指研究院在最新的报告中称。

碧桂园还能不能赶上支持民企的这趟车?

x 广告
聚焦 更多>
最近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