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发展,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子扩繁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4.2万亩。”5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党委书记田志鹏如是介绍。
(资料图片)
小街基镇地处松辽平原西南,当地沙沼地多,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严重,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较重。
201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技术团队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探索以乡土羊草改良扩繁、治沙治碱增绿新模式,先后种植多个品种的中科羊草,在品种比较试验和草种混播示范的基础上,选出了最适合当地土壤特性的品种。
听说中国科学院育出了羊草品种,各地公司慕名而来,赤峰的“新农人”杜永滨最为积极。他从繁殖种子入手,在科尔沁沙地率先建立中科羊草繁育基地,之后来到开鲁继续羊草种植,这与小街基镇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彼时,小街基镇正在通过中科羊草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规划建成全国最大的羊草种子繁育基地,打造全国首个“羊草小镇”。
羊草在北方俗称碱草,中科羊草是禾本科高蛋白优质牧草,一年播种可受益20年至30年。羊草生长快,根茎穿透力强,能形成强大的根盘,可有效抑制少花蒺藜草、刺萼龙葵等毒害草的生长,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生态作用,是荒漠化草原修复、毒害草治理的“利器”。
刚进5月,小街基镇中科羊草种子扩繁基地就铺上了一层“绿毯”。羊草有“禾草之王”的美誉,然而,羊草的结实率低、发芽率低、育种周期长,制约着新品种的开发和利用。
“种一亩羊草需要4斤种子,加上土地租赁、水电设施、机械人工等费用,第一年综合成本每亩800元至1200元。”杜永滨说,由于羊草种植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成本周期较长,一般的农牧户种草积极性不高。
2019年,小街基镇政府牵头组织成立镇办企业,为羊草种植户提供平整土地、农资采购、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牧草收割、协调销售等一条龙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同时与企业签订回收协议,订单式、保底式收购牧草及草种,确保农户种植有定向、销售有方向、增收有保障。
“以前一到春天,漫天黄沙,即使头上围着纱巾,也挡不住沙子往鼻孔里、嘴里钻,现在即使刮风也看不见沙子了,满眼都是草浪。”小街基镇炬明村村民杨福林说,现在不仅生态好了,他还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将自家200亩地流转给企业,闲时还能到企业打工增加一份收入。
小小羊草逐渐发挥出了优质牧草的生态、饲用、景观等综合价值,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在田志鹏看来,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是壮大羊草产业的必由之路。他说,“羊草小镇”探索完善“企业+”多元合作模式,吸引企业和种植户向“羊草小镇”集中,加速集群集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全链条增值。
“目前,有企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企业与农户合作、渐增式付款等多种合作方式,有近30家企业入驻小镇发展羊草产业,集育种、繁殖、推广一体,成为较为稳定的产业联合体,形成了‘生态+产业’的循环发展模式。”田志鹏说。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中科羊草原种繁育基地,2023年,小街基镇将依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增加中科羊草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扩大草种育繁推广规模,逐步打造羊草生态产业基地,实现专业化大规模草籽生产和加工,为全国各地羊草人工草地建设和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优质种子。
“种好一棵草可以改良一片草原,也可以带活一方经济,我们把草业开发和草畜一体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推手,与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产融合、壮大集体经济统筹起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的局面。”田志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