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相关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生态环境、林草、农牧、水利等各成员单位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新成绩。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为摸清全区生物多样性本底,内蒙古开展了多项调查和研究,获得了全区生态系统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最新研究成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支撑。
调查显示,按照生态系统纲(植被型组)划分,全区生态系统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5个自然生态系统纲,外加农田生态系统。此外,内蒙古根据历史数据及现状调查结果,以植被群系为单位绘制了“内蒙古自治区1:100万生态系统类型图”以及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6个盟市“1:50万生态系统类型图”,生态系统分类单元从植被亚型精确到群系水平,全区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精度从上世纪80年代的1:400万提升至1:50万。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划分出省域尺度的生态系统保护优先序。按照生态系统的稀有性、独特性和典型性,划分7个最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序及11个次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序,为更有针对性地保护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内蒙古还对全区野生维管植物、栽培植物、苔藓植物开展调查并逐步摸清利用价值。目前,全区野生维管植物(包括种子植物、蕨类植物)有144科、737属、2619种,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根据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内蒙古分布有重点保护植物47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貉藻和发菜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45种。
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内蒙古计划用5年时间,基本查清全区林草种质资源现状。目前,累计完成调查线路长度超10万公里,收集林草种质资源近2000份、制作标本1.7万份,部分地区在普查中发现了大花杓兰、二叶兜被兰、二叶舌唇兰、羊耳蒜、野大豆、半日花、脱皮榆、蒙古郁金香等一些新记录种和重点保护植物。
外来物种入侵严重损害农林牧渔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此,内蒙古重点开展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危害调查监测,基本掌握了长刺蒺藜草、刺萼龙葵和三裂叶豚草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并重点针对上述恶性入侵杂草,开展物理清除、化学灭除、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和应急防除。
此外,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2022年内蒙古在黄河内蒙古段、西辽河、嫩江、乌梁素海、呼伦湖、贝尔湖、达里诺尔湖等地区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计放流9600余万尾。为探索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保护,核定鄂尔多斯市隆胜野生动物园、包头市正翔海洋公园为自治区级水生野生动物救助站。
(文:帅政,原标题:我区合力织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