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哪想过日子能过成今天这样!”
(资料图片)
站在自家的柠条地里,望着远处悠然信步的羊群,54岁的雷治和露出了笑容。
“这1200亩柠条都是我家的,靠这些地,我养了300多只羊。你看看,多好。”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阳光把这个正在讲话的内蒙古汉子的脸晒得发红。
老雷的家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哈夏图嘎查。在这里,一场由柠条带来的改变正悄然上演。
老雷家的1200亩柠条
“以前山下是沙地、山上是石头,啥也种不了。”老雷家有1400亩草场,如今1200亩都种了柠条。
“柠条是个宝,既是林又是草,防风固沙保耕地,放牧烧柴做肥料,还是牲口救命草。”这首广为传唱的民谣,是人们对柠条价值的描述。
坐在宽敞明亮的楼板房里,喝着热乎乎的奶茶,谁能想到过去这里是没水又没电,羊都能爬上去的土房子?曾经,为了给刚种下的柠条浇点水,老雷每天要去3公里外拉水,“不快点,苗苗就会被沙子埋了”。
“20年前,家里年收入几千块,人都吃不饱,羊能吃饱吗?”卖羊、卖羊绒,老雷一家的生计都在羊身上。回忆起过去卖羊,老雷直咧嘴:“羊瘦得那个嘞嘞,就是皮包骨啊,一只羊也就30斤,产肉、产绒量都不高。”
“那时候,我出门一看到沙子地就心烦。”2008年,政府来人讲种柠条好,又能固沙又能喂羊,还给补贴,“我想,能治沙就行啊!”
杭锦旗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云华还记得,第一次来老雷家宣传种柠条的场景。“这小子家穷得啊,但是好在他相信政府,特别痛快地就同意把他家的地纳入到项目里。”
翻腾沙地,热火朝天。2008年,老雷家地里种下了500亩柠条,也种下了希望。
为了让柠条更好地生长,老雷心一横,把家里的羊卖了六七成,“老牧民家啊,是不能断羊的,留下的,就是个念想。”“村里人看我把家里羊卖了,都当我是个傻子。”老雷说,“要不是无路可走,谁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
这一走,就是10年。
2018年,柠条长大了,已年近半百的老雷觉得可以回家了。“这10年,每逢雨季,我都回来补种柠条。现在,别人家还是沙地,但是我家都是绿绿的。”望着一簇簇一人多高的柠条,仿佛老雷自己10年的辛酸泪都灌溉在了这绿油油的柠条地里……
生活也从这时有了好转。
“如果没有柠条,我这1400亩草地,加上农作物秸秆最多养50只羊。但是现在,有了柠条草场的保障,现在能养300只。羊群在柠条生长季都能吃到鲜嫩的枝条,柠条仍然在旺盛生长,对羊、对柠条、对草场都有好处。”
再帮老雷算了一笔账:一只好羊能卖2000元以上,忙活一年,卖100只羊能挣20万元,卖绒再挣10多万元,去掉成本,收入也很可观。靠这些收入,老雷把家里的房子重新盖了,让家里养殖种植设备都焕然一新,还给儿子在城里买了房。
对老雷来说,柠条确实是个宝,是致富的法宝。
赵云华说,在这种示范效益的带动下,杭锦旗现在有3000多户种柠条,全旗柠条保有资源达234万亩,加上这两年改良的草场,实际保有量可能有300多万亩。
“现在,我在学怎么高效利用柠条。”老雷家的仓库,摆放着崭新的柠条饲料加工机器,“如果每年我能平茬300至500亩柠条,加工成混合饲料颗粒,既改善了柠条的适口性,又能在3个月休牧期有饲料保障。”
小柠条带来大产业
带着老雷的想法,我们来到了杭锦旗锡尼镇锡尼布拉格嘎查的新泉饲料加工厂。
大量柠条等灌木原料在这里经过干燥、粉碎、揉丝、制粒(加菌)等一系列工序,被制成一颗颗小拇指大小的颗粒饲料。赵云华说:“柠条含有较高的粗蛋白和丰富的微量元素,能够促进动物生长,改善肉质,搭配其他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制成的混合颗粒饲料的营养更加均衡,大大改善了适口性,提高了牲畜采食量。”
“这几年产量逐年增加,现做现卖,很受农牧民追捧,不愁卖。”负责人德力格尔说,“受原材料短缺等因素影响,产品供不应求。”去年,他的加工厂仅柠条饲料就售出4800多吨,每吨能卖1400元。
杭锦旗有近300万亩的柠条,为什么原料还会短缺呢?“一是很多人家的柠条种在沙漠里,运输难度大,运输成本高;二是在沙丘地段平茬,不能机器作业,人工作业的成本很高,本地和外地柠条每吨相差300元;三是平茬项目少。”德力格尔说。
走进一间厂房,一股浓浓的酒糟味儿扑面而来。“这是今年试验的柠条发酵饲料,用45%的柠条、45%的玉米秸秆和10%的葵粕混合在一起,加上发酵剂,裹包等待3个月的自然发酵,一吨能卖到900元。”德力格尔说,这种微贮饲料的研发是鄂尔多斯市“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沙生灌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项内容。
“项目要求生产200吨微贮饲料。”德力格尔说,微贮设备是用项目补贴金购买的,专家也会把微贮关键技术留在企业。“这样的产学研产业支撑项目,帮助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减轻了小企业的资金压力,调动了我们的积极性。”
“现在,微贮产品免费发放给奶牛场,在采集数据阶段。”德力格尔说,前一阵有几户人家拿了一些回去喂奶牛,“他们说,牛吃了这个,产奶结的奶皮子要比吃普通饲料厚。”
“未来,鄂尔多斯市将通过更多项目辐射和高科技的产品研发,不断培育壮大柠条加工企业。”
政策科技护航柠条产业发展
如何让更多人像老雷一样靠柠条过上好日子?这是鄂尔多斯市柠条产业创新发展勇毅前行的方向。
鄂尔多斯市林草局副局长乌云其其格说,全市形成一种共识,就是在鄂尔多斯的生态建设、治沙绿化、林沙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柠条是重要的抓手。
从20世纪60年代,鄂尔多斯市开始种植柠条治沙绿化,到80年代推广以柠条为重点的灌丛草场建设,以此来改善生态,提高草地生产力,历经60多年探索,不断地推广以柠条为重点的灌丛草场和灌木林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草原植被恢复项目、库布其-毛乌素沙漠沙化地综合防治项目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的示范带动下,依靠节水滴灌柠条,提高种植成活率,农牧民通过种植柠条治理退化沙化草原和改良沙蒿草场的积极性愈发高涨。
从“政府来种柠条防风固沙”到“我要种柠条治沙养畜,政府来补贴”,目睹农牧民这种转变的乌云其其格说,“好的政策加上好的示范,已经让老百姓开始主动种、愿意种柠条了。”
因为有了百姓的积极参与,鄂尔多斯成为全自治区柠条保有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市柠条种植面积已达到1260万亩,有加工企业14家。如何把这绿色特产变为鄂尔多斯新的金字招牌?
“鄂尔多斯市党委政府一直通过技术支撑、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把柠条产业发展问题、堵点一一解决,才能把柠条产业做大做强。”乌云其其格说。计划2023年到2025年每年完成柠条种植100万亩,每年平茬柠条30万亩以上,到2025年,全市柠条资源保有面积达到1560万亩,到2030达到2000万亩。柠条种植项目的大力支持势必会激发农牧民种植柠条改良沙蒿草场的热情,推进天然草原改良和天然饲草料基地建设,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
要想变为大产业,就要坚持全链条发展理念,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关键环节,把“产学研”联合攻关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搭台,助推柠条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我们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柠条产业发展中心。”乌云其其格说,中心由鄂尔多斯市林草局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方合作共建。“搭建平台,建立产学研团队,是为了在育种选育、合理建植、平茬机械研发、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上取得突破,让柠条在鄂尔多斯未来生态建设、荒漠化治理、绿富转化中起到关键作用。”
乌云其其格说,遇到干旱时,草原一片枯黄,只有柠条还片片绿色。绿色的柠条,已经和这片土地、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文:徐凡、樊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