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该园区为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本报记者 张蕴摄
高原秋早时,微风拂过阵阵凉意。绮丽天色下,一排排光伏矩阵如蔚蓝大海般漫无边际。近日,记者跟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专家组一行,走进全球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光伏发电园区,探寻这里的“生态奇迹”。
(资料图片)
青海海南州,因坐落于青海湖之南而得名。这里,有风光无限的光伏资源,有取之不尽的地下热能,有天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良好生态、绿色发展、循环低碳等“关键词”,为海南州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2022年,海南州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在“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海南州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与治理引领区、高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样板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光伏板下“光伏羊”塔拉滩上有奇观
“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光伏羊’可是咱光伏园的功臣呐!”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海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宁向专家组介绍塔拉滩的巨变。
光伏发电并不鲜见,但光伏板下两万只羊儿当“义工”免费锄草,可算是“奇观”。畜牧与光伏在这里交汇融合,唱响着“生态+能源”的可持续奏鸣曲。
李宁介绍,塔拉滩光电园区海拔将近3000米,阳光强烈,不适合植物生长,原本的荒漠化率高达98.5%。塔拉滩风沙大,光伏板很容易被大风卷起来的沙石损坏。于是,工作人员撒了不少草籽,用来防风固沙。
在光伏板的遮蔽下,草长起来了,但麻烦也随之而来——草杂乱无章地生长,遮挡住了光伏板,降低了光伏板发电的转化率,并且冬天还存在火灾隐患。
2015年,黄河公司与共和县铁盖乡签订协议,将哈汗土亥村、上合乐寺村和下合乐寺村总共16户养殖户的羊群放进了光伏园。为了让羊儿能够畅通无阻地食草,园区工作人员开展了光伏支架型式的研究,将光伏组件的离地间隙从原来的50厘米抬升至120厘米,拓宽了羊群的“绿色通道”,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现在的塔拉滩不仅有8000万度的年均发电量,还实现了园区风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30%,植被覆盖率也恢复到80%,土地荒漠化得到遏制。每年的牧草产量达到11万吨,存栏的“光伏羊”达到两万多只。
受邀进园区放羊,周边村民们拓宽了收入渠道,得以脱贫致富。这种牧光互补的模式,实现了经济、环境效益双赢,也丰富了清洁能源产业的内涵。“你们看,塔拉滩上不仅有‘光伏羊’,还来了狐狸、狼、野鸡,这照片里还有一窝鸟蛋,光伏发电改善当地环境,遏制了土壤沙化,为当地牧民增收,一举多得!”塔拉滩的变化,令国家黄河中心总体专家组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孙德智感慨道。
共和盆地热力足“零碳城市”宜康养
地上有“光”、地下有“热”。共和盆地之下,还蕴藏着巨大宝藏。
“这是青海省首个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该项目实施后不仅充分利用了能源,降低当地热用户的单独用热成本,大大改善了城镇的空气环境,还将为创建青海省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县发挥重要示范作用。”在共和县恰卜恰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供暖成果示范转化基地,共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杜苏海向记者介绍。
经初步探明,共和盆地200平方公里范围内贮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种类齐全,浅层地热能、地下热水、干热岩三种类型的地热资源均有发现,开发潜力较大,利用前景广阔。
杜苏海介绍,项目采用“取热不取水”的理念,通过一采一灌和四级取热方式,实现了共和县城北新区1号片区供热面积从5万平方米扩大到22万平方米的目标。
他说,2020年7月青海省能源局批复共和县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2021年10月,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供暖进入第二年后,每年节约天然气134.71万立方,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硫氧化物1500余吨,大大降低了热用户的单独用热成本,全面改善了城镇空气质量,也为创建青海省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县和打造“零碳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地热供暖项目不受气候和资源条件影响,输入少量电量即可完成地下热量的开采、提取、输配,比天然气供热系统节能40%,比电锅炉系统节能60%以上。
恰卜恰地区深层地热水中矿物质成分达到医疗矿水水质标准,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共和县还将以地热温泉为主题,以温泉康养、住宿餐饮为支撑,打造“温泉小镇”品牌,进一步拓展地热资源应用领域,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天然牧场生态好牦牛乳品销售旺
“青海湖”牦牛奶从青藏高原来到上海,陈列在市内多个商超货架上。
“来自青海的牦牛奶口感真不错!”8月29日,上海市民王女士照例在超市选购孩子们爱喝的青海牦牛奶。
不仅有光、有热,而且还极富绿色畜牧业资源。作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之一,还作为青海省最大的农牧交错区、全省畜牧业大州之一,海南州草场面积达5100万亩,各类牲畜存栏546万头(只)……
海南州通过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塑造有机产品品牌等方式,打造出了“青海湖”等一系列乳业名牌产品。
“目前,企业拥有灭菌乳、发酵乳、含乳饮料和固态牦牛乳粉四大类产品和50多个品种,产品遍布全国各地。”8月20日,记者走进青海雪峰牦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陈列间,扑面而来的是奶香四溢的乳制品,牦牛鲜牛奶、“蓝公主”酸奶、牦牛奶粉、奶片等产品琳琅满目,工作人员正如数家珍地介绍着各类产品。
穿好工作服、戴好发套脚套,穿越一道道无菌门,记者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无尘车间,包装车间内的工人们正专注忙碌。一袋袋牛奶从产品的原料初加工到精细化生产再到检测装箱、贴标包装,直至装车运出。
雪峰乳业负责人介绍,通过空运,当天生产的产品次日中午12时便可抵达外地超市。
立足海南州,依托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和原奶无污染的原生态环保理念,“青海湖”乳制品在市场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和销售业绩。
海南州科学技术局局长谢康勇介绍,近年来,海南州积极打造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区,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实现全覆盖,特色农畜产品发展壮大,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2%;并成功培育了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2个绿色食品和59个有机产品。
如今,海南州发展的绿色脉络越发清晰。“海南州将实施生态保护与治理提升、生态农牧业绿色发展促进、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生态文化旅游惠民、科技创新支撑五大行动,全力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努力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同类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海南模式、青海经验。”谢康勇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