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宝水库成为了小寨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背倚青山,静坐水边,携一只钓竿,放松身心,怡然自乐。望着村口建成的长宝水库和悠闲垂钓的村民,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小寨村党支部书记瞿振华内心感慨万千,他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小寨村民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已成为现实。
(资料图)
“以前水库所在地是一块水田,只有到雨季的时候才能蓄水。”瞿振华介绍,碰到农忙时节,小寨村农田灌溉就成了大问题。
(小寨村新貌)
小寨村位于隆阳区东部,2009年,因支持小湾水电站开发建设,小寨村617.31亩耕地淹没失稳,356人就近恢复生产安置,小寨村成为移民村。
近年来,乘着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东风,隆阳区抓住建设美丽家园·移民新村的大好时机,在小寨村累计投入移民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着力抓基础、兴产业、解民困,将小寨村建设成为隆阳区移民新村示范村。
2017年,隆阳区争取移民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建设了长宝水库。通过科学规划,打造出“一轴接一环”水生态文明乡村新格局。
(环水库景观步道)
“以前春季一亩桑园能养半张蚕,水库修好以后,可以养到一张了。”瞿振华说,长宝水库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和下游生态用水,有效灌溉面积达2000余亩。“水通了以后,春蚕产量翻了一个倍,全村1000多亩的春蚕实现增收100万元左右。”
(小寨村蚕桑种植)
长宝水库修建为村民发展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加之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的多年扶持,桑蚕种植已发展成为小寨村支柱产业。2019年,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支持下,投资205.31万元硬化生产道路、支砌灌溉沟渠,着力提升蚕桑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条件。目前,该村蚕桑种植面积已达1200亩,形成千亩连片蚕桑,成为丙麻乡发展蚕桑产业的“领头羊”,形成家家养蚕、户户种桑的产业格局,人均种桑面积达0.84亩,2020年总产值达180余万元。
李定波作为小寨村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村里的养蚕大户。“家里种了十七八亩桑地,还养了4头牛,农忙的时候常常需要招工。”李定波表示,家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还剩两个老人在家,桑蚕种植让家里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小寨村一景)
(小寨村一景)
有水就有景,有水生机无限。如今,长宝水库不仅成为了村民的“致富水源”,也提升了小寨村整体生态环境。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扮靓小寨村乡风村貌,隆阳区2019年在小寨村投入450万元实施了移民新村建设项目,在村民自治方面协助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和举措。村民自主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把公共卫生责任区划分到户,形成常态化管理模式。
当下的小寨,山清、水秀、人美、景优,已成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移民新村。
(村民在水库周边垂钓)
“现在大家有事没事就会去水库周边走走转转,闲时还可以去钓一会儿鱼。”李定波说,以前还没修建水库的时候只能去老年协会,现在娱乐场所和活动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比以前和睦了许多。
物质条件改善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为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接受文化熏陶,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协助小寨村建立起丙麻乡唯一一个书院——孔子书院,这里景色清幽,环境宜人,是修身、读书、讲学的好地方。
(孔子书院一景)
(孔子书院一角)
瞿振华介绍,孔子书院由村民捐资修建,向社会募集图书,供村民免费阅读,意在教育后人要尊重历史,好好学习,以德治人,以德治家,不忘家规,传承良好家风。
(村民在广场闲坐)
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副主任杨东晓表示,下一步,隆阳区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移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全省新时期移民后期扶持“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层次、四项机制、五项工作、六个保障”的“123456”工作思路,推动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为隆阳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田春琼 张丽君)